艺术不论东西,通理共情则盛;教育无问西东,立德树人即泽。近日,由上海大学支持,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2021无问西东邀请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
展览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70位艺术家的200余组(件)作品,他们同频共振、“无问西东”,呈现出艺术家们对东西方艺术交流的独特思考。
“无问西东”意为艺术的交流互鉴是平等、多元、多向的,在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下不分东方与西方。作为上海美术学院继“风自海上”展览之后着力打造的又一重要学术品牌,“无问西东”冀望通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艺术作品,在上海这个城市中交流互鉴,来书写文化身份,彰显文化姿态,共同建构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国际艺术新图景。
参展艺术家中,既有冯远、曾成钢、罗中立等国内各大美院的院长,也有来自东京艺术大学的保科丰巳、旧金山艺术学院的任敏、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大卫·弗雷泽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参展艺术家占到一半左右,既有陈家泠、韩天衡、王劼音等出生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老一辈艺术家,也有中青年艺术家。
展出作品题材类别丰富多样,包括水墨、油画、雕塑、版画、影像、装置、书法、漆艺、岩彩等多种艺术形式。
部分作品
《大觉者》雕塑 作者:曾成钢
《烛光》 作者:管怀宾
《花之舞风景》屏风 作者:保科丰巳(日本)
《中华人文图2》作者:冯远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一方面展示美院老师的创作成果和取得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联动科研、教学及学生的培养,推出未来的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
围绕“无问西东”展,“新文科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未来”主题学术研讨会于展览开幕日举行,就美术教育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内涵式发展、新海派与上海美术教育的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与论述。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作题为《浦东就是新海派》的主题发言,论述了新海派的四个显著特征:一是由现代转向当代,与时俱进;二是新海派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用全球视野、国际语言重振海派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新海派的原动力来自传统,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外向型的新文化;四是新海派是通过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对过去优秀的传统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以此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精神内涵的文化系统,走出一条符合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道路。他认为,浦东与新海派所主张的内核精神不谋而合,这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浦东就是新海派”。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在总结时表示,“无问西东”展览给人一种“大局”的观感,其主题的含义是多层次、多方位、多方面的。他说:“在疫情期间能有这么多青年高校老师的作品凝聚在中华艺术宫,感觉是新时代的到来,也是新海派美术崛起的隐喻。”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