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4月2日,是叶铭汉的百岁诞辰。
叶铭汉,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BES)”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我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同志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时说。如今,这“一席之地”已稳稳占住。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装置。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叶铭汉是这项工程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加速器的研究,让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牢牢占有一席之地。
2024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报告厅内,叶铭汉披着红围巾,将300万元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叶铭汉基金” ,用来支持青年学者开展研究。这笔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延续着这位科学家毕生的信念:让中国在世界高能物理的星图上,永不缺席。
叶铭汉
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一场讲座点燃“粒子火种”
叶铭汉进入核物理实验领域,源于导师钱三强。1948年夏天,钱三强回国,被聘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作了一次关于欧洲物理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
叶铭汉听了这场讲座之后,大受鼓舞,也豁然开朗,决定学习原子核物理:这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有太多新现象、新规律有待发现,是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
1950年春天,国家提出由中国科学院新成立的近代物理所牵头研制高能物理的重要基础——加速器。
在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大考结束后不久,钱三强找叶铭汉谈话:“你的量子力学和原子核物理的成绩都很好。现在国家发展科技的政策已经定了,为了集中力量,大型科研设备不在学校里建造,只在国家科研机构里建造,即在中国科学院建造。你想参加建造加速器,必须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叶铭汉听了钱三强的话,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马上去。”钱三强高兴地说:“你就去办手续,7月到科学院报到。”
就这样,叶铭汉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进入了近代物理研究所,成为一名研究实习员,参与了我国第一台和第二台静电粒子加速器的研制。
从无到有建设“利器”
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20世纪60-80年代,世界上共建有约14台质子加速器。当时大部分已关闭或转向,而转向建造新型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
中国的高能加速器发展该走哪条道路?叶铭汉形容:“我们好比站在月台上,想跳上一列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跳上了,从此走在世界前列,否则将粉身碎骨。”
为帮助中国早日建成对撞机,叶铭汉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同窗挚友、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专门设立了一个访问学者项目,让中国学者可进入美国最尖端的高能物理实验室工作。叶铭汉通过这个项目于1979年底到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81年又到犹他大学做访问教授。
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代号“8312工程”。
叶铭汉全面负责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建造,并作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
当时,北京谱仪建设时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加工条件和所需高精尖材料不符合要求,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多。比如主漂移室面板的钻孔必须达到十万分之一米的加工精度,当时还没有自动化加工条件,只能靠人工。
为了解决精加工问题,叶铭汉跑遍了全国,才在三线城市找到一家工厂。他要求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入驻工厂,一待就是一年半载。
那几年,他和工作人员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张,几乎没有节假日,周末甚至春节也照样在实验室加班、和加工工厂对接催货。
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负电子束对撞。中国终于拥有了最先进的研究物质微观世界的“武器”。
1988年10月24日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对撞成功后
叶铭汉汇报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坚持学习步履不停
叶铭汉先生曾说:“人一辈子都要学习。技术发展很快,问题摆在面前,新东西、新发现会不断出现。”
叶铭汉性格内向,自称没有过“雄心大志”。他同样告诉子女不必争取第一,他认为总想争第一、太计较分数的话,可能反而学不好。“我不是个聪明人,记忆力也不好,但我最大的特点是做事情能坚持。”叶铭汉常说。
他晚年住在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家属楼,距离工作单位两站地,年届九十仍坚持步行上下班,走起路来经常一路小跑。关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会议,只要请他,他都会去,后来坐着轮椅也会出席。
2024年4月2日,叶铭汉生日,他的同窗挚友李政道从美国发来贺信,信中说:“八十年前我们同学西南联大,共同探索物理学的奥秘,追求报效祖国之路。今日,我们并肩健步,走向百岁。风雨岁月八十余年,同学真情至今,世上珍贵,人间罕见。”
参考文献:
[1] 深切悼念西南联大杰出校友叶铭汉[OL].清华校友总会,2024-10-08.
[2]叶铭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往事[J].中国新闻周刊,2024-11-11.
[3] 叶铭汉传[M].科学出版社,2024-03.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