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
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聚焦改革重点难点,梳理鲜活经验和有益探索,国资小新以视频为载体,推出“他山之石”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微案例集系列报道,供广大国有企业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和复制推广。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但基础研究往往不能立竿见影,需要科研人员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更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保障潜心研究的科研生态。今天与您分享第六期案例《国网智研院创新科研“源端”激励机制》,看国网智研院(现已合并为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如何创新激励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加强基础研究,
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
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如何激发源头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鼓励科研人员沉下心来久久为功,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
首先要扫除下面这些“拦路虎”:
第一,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
现行激励机制
大都针对成果产出及应用阶段,
对基础研究激励作用不够直接,
效果不够明显。
第二,传统“引进—吸收—再创新”的
科研模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科研项目求稳,
往往趋于平庸化、保守化,
导致科研成果缺少创新性、突破性。
针对上述问题,
国网智研院创新建立
科研“源端”激励机制,
对于能够在科技创新“源端”
提出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的团队或个人
及时给予现金激励,
鼓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坚持原创首创,严格项目选题
项目征集聚焦国家能源电力科技重大需求,
关注科学价值、技术创新性及应用前景,
明确规定项目必须具有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引进吸收技术不参与评价。
面向科研一线人员召开
多场座谈会、宣贯会,
详细介绍“源端”激励鼓励原始创新的初衷,
明确参评项目要求,
使“源端”激励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经广泛征集,
智研院21个项目申请参与评审。
坚持科学民主,严肃项目评审
对参评项目开展
院内初评、专家函评、现场评议
三个阶段评审。
院内初评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实行全票通过制,
重点开展形式审查及项目原创性审查。
专家函评邀请行业知名专家,
对项目创造性、先进性、
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书面评价。
现场评议以小同行专家为核心
组成评审团队,
以现场答辩形式开展评审,
设置创造性“最低评价分值”底线,
并实施一票否决,
确保参评项目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坚持科研规律,严谨落实激励
对创新性强、相对成熟的项目,
实行一次性激励;
对技术路线新颖、
但仍需进一步论证验证的项目
分期兑现激励奖金,
首轮次激励兑现后,
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开展后评估,
追加兑现剩余激励。
通过创新科研“源端”激励机制,
国网智研院评选出
“电流源型可关断混合换流直流输电技术”
和“非共线反铁磁电流传感器”共2个项目,
2个团队的4人共获得奖励60万元,
个人最高奖励20万元。
激发了广大科研工作者
从事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干劲热情。
这些创新成效和特色经验
可以总结出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源端”激励在提出创新思想的阶段就及时给予现金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了科研人员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的创造热情。
二是有利于发现创新人才。“源端”激励不仅是经济激励,也代表行业专家、全单位对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和路线选择的高度认可,通过评审发现了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研人才。
三是有利于培育创新文化。“源端”激励倡导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鼓励科研人员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勇于追求真理,提升了科研文化软实力。
“源端”激励,
是鼓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有益实践,
有助于企业提升人才凝聚力,
提高创新源动力,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END/ ————
责任编辑丨李虹萦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 | 国网智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