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对于急诊患者的及时救助牵动人心,相关渠道和方式正在逐步完善。
在15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为了确保广大患者的就医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尽可能减少对医院运行的影响,医疗机构会要求就诊患者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如果没有核酸报告或核酸检测报告超过有效时间的,医疗机构会尽快开展核酸检测,同时进行相关的医疗处置。
对于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置的急诊患者,吴乾渝表示,“医疗机构应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转移至专门的隔离缓冲区域,区域内配备有抢救治疗的设备设施药品,需要急诊手术的就在专用手术室立即开展手术救治。整个过程中,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记者在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为了合理、高效地收治急诊患者,也有一些上海三甲医院已在此前就启动了创新机制,包括启用“缓冲区域”、辟出“绿色通道”等,这些方法对未能及时提供核酸报告的患者也适用。
比如,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疫情下急诊“三级缓冲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级缓冲区内,需要急诊患者采集核酸,并配备心肺复苏单元(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按压仪等);二级缓冲区内,则开展对于阴性患者的紧急抢救,抗原自测方式也被应用;三级缓冲区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在此等候核酸检测报告阴性后,方可收入病房。
记者了解到,日前一位心衰阿婆被送至该医院急诊科抢救,经过治疗顺利出院,“阿婆原本就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情况危急,在她等待核酸报告结果的同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就做好防护立刻施救,在第二缓冲区内为阿婆进行了血透治疗。”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庄育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庄育刚表示,最初设立三级缓冲机制的初衷,就是为保证急救流程顺畅运转,“首先,缓冲区内的医护人员均需做到二级防护;其次,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还需根据核酸结果阴性、阳性将患者作区分,这就需要引入快速筛查方式;再次,要尽可能避免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这包括了工作、生活区域要分开,穿脱防护服要有专门区域,且有专人监督和保障。”
记者还从上海仁济医院了解到,3月以来,该医院提出“现阶段疫情防控下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流程”中提出:边等待核酸报告结果边救治患者。
而在上海瑞金医院,自2020年起,医院就在急诊抢救室设立了“缓冲区域”,没有核酸报告但病情危急的病人,在核酸采样同时可以在缓冲区域里就地抢救。对于没有核酸报告急诊病人,则辟出专用急诊手术间、走专用通道,指定电梯送达。所有流程从医护到工勤反复演练,才能在遇到情况处置时不慌乱。
“从医师法和传染病防治法来看,一方面,医院应区分配置针对传染病患者及非传染病患者的急诊设备设施,做好分级、分区的诊断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定期培训、预防接种等,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防御能力,最重要的是,对于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要积极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的津贴福利。”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