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机发动期以前,性教育的开始似乎应当是母亲的——或有母亲责任的人的独有的特权;学校中的动植物学当然也可以供给一些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但那是例外。到了春机发动期的时候,也许母亲所能或所肯传授的便不够了;儿童的一般知识既加多,他们所需要的性知识自然也得更精确、更显得要有权威才行。在这时候,做母亲的应当把流行的关于性教育的书籍介绍给他们(见上文第九节),让他们对于性生活的生理、卫生、道德等方面,可以有更清楚的了解。到这时候,我们料想,他们对于胎产的道理、婴儿的由来,以及父亲对于这些,究竟有什么贡献等,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所以无论介绍什么书籍,这书籍中间对于性交的一点,总得有相当的叙述,短一些不妨,但总要说得清楚,含混是不行的。对于主要的自我恋的种种现象,也该论到,字里行间虽不能不存劝戒之意,却不宜故作惊人之笔;所谓自我恋的现象既不止一端,所以也就不该专就手淫或非法出精立论…——摘录自潘光先生翻译的旦先生《性心理学》附录部分第20节(作者英国的霭理士)
第三段
第二段
第一段登山
此视频共有三段“生活”,第一段为南山的片段,第二段为“买包子”生活场景,第三段为“被一只蜈蚣吓一跳”的心跳场景。
这个视频算作是平凡生活的一个见证,西藏爬山那确实很辛苦又缺氧,但也是挑战自我的一个体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终究我也爬上了山岗。
夜晚的南山,一个人也没有。整座山都安静无比,你们绝对想不想,我竟然坐在山顶上阅读一本小时候看了会发困的书籍,那就是《鲁迅全集(共21册)》,斯人已逝,文字和精神尚且永远留在了中国,课本删除又如何,总会有人翻出来一读再读,譬如我就是。
我清楚记得,我读的是第二册《呐喊》的一篇《在酒楼上》,鲁迅先生写的东西绝没有过时,顶多只是不再那么主旋律,所以他们这才删除了课本鲁迅文章,以示和“北辰”一致嘛,这一点,作为普通人也要理解。
第二段拍摄的是我早饭买吃时的场景,店家把菜包子和肉包子想分开,我就说“不用了,都放一起吧。”这大概是我的性格之一,边界感不是那么明显,也是困扰我的心理学问题之一,最近在看武志红的直播间,他一再提到边界感的模糊问题。
食色性也,吃饭是一个人的本性使然。同样的可能“色”也是,但是我又没有对象,那只好阅读霭理士著潘光旦先生翻译的《性心理学》了,都已经快读完了。
从今年的三四月份开始阅读,竟然都读到了这会的八月份了,倒不是不好读,而是很多时候不好意思读,读出来怕别人认为我是变态。只不过,现在也无所谓了。昨天在一个公园里大声读了出来,也没有发现有任何人盯着我瞧。很多时候,想象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啊!
最后一段是“蜈蚣攀爬”的场景,在公园听着知了声声,鸟鸣山幽,不禁低头看到一只蜈蚣,便随手也把它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