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第66天:《论语》
看到《论语》中的一个孔子教学片断,挺有现实意义。
学生子路问孔子:“听到了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不可,你有兄弟父亲在,你得问问他们。”
学生冉有也问孔子:“听到了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是的,立即行动。”
学生公西华听了,很疑惑,就问孔子:“子路师兄与冉由师兄问的是同一个问题,您咋给了不同的答案呢?”
孔子的回答,何止是不同,是完全相反的答案。
孔子说:“子路勇猛鲁莽,行动过快,所以要他问问父亲兄弟的意见,慢点行动;而冉有,容易退缩,勇气不足,所以要鼓励他快点行动。 ”
孔子教学,往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孔子对子路与冉有各自的指导建议。这两人,听了老师的话,听话照做没啥问题。
关键是第三个人的存在,学生公西华的疑问。公西华若只听到老师对某一个师兄的回答,也回去听话照做,那问题可能就大了。
这就如,一个老中医给一个病人开了药,你以后有了类似状况,也直接拿了这药方去配药吃。这,很容易吃出问题。同样的病,各人的身体体质不同,病因不同,所以,中医开的方子,会很不同。
中医开药方,往往一人一方子,因人开药,因病发药。
孔子教学,也跟中医开方同一原理。先要根据当前的情境,当前人的性格、情绪状态、家庭情况综合观察,给出建议。
由此想到,家长需要天天面对的孩子的教育问题。
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问题,不同的书,不同的教育专家会给出不同的方法,甚至完全相反的答案。单独看,似乎都能自圆其说,都有道理,但用了,似乎都没啥效果。
这原因就在于此。不同的孩子出现同一行为问题,根源不一定相同。若家长只会照猫画虎,不看具体场景,不问具体原因,听到一个方法,抓来就用,往往收效甚微。
这,就是孔子教学法的现实意义。不太好学,但需要学。这,能丰富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视角,储备更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