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但凡各位看官,粗略读读中国历史,都会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话的分量,就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的那样:“那些个文臣比武将更可怕,他们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更阴险,更狡诈,更难对付!”我这里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下引申,在中国的历史官场,往往都需要这样的修炼,一旦你翘尾巴,一旦你目中无人,一旦你骄横骄横,一旦你被甜言蜜语蒙蔽了双眼,你退出权力或者金钱名利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不信,你可以读一读三国计,看看那些在舞台上,你方争霸,我方抢,到底是谁笑到了最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生存之道。好多人只是背过《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作,你有没有仔细揣摩过其中的人生道理和做人准则,体会到范仲淹对自己从政往事的思考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暮年的范仲淹写的文章,可能是他一生的智慧思考,虽然已经是廉颇老矣,但是智者不会死亡,只会凋零,曾记否,晚年的范仲淹退居邓州,遥知好友滕子京被贬岳州,重修岳阳楼后,邀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范仲淹虽未亲临岳阳楼,却凭借想象和对人生、家国的深刻感悟,写下《岳阳楼记》,其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千古绝唱之句,不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修行之道。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你要记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像最近上映的电影封神榜第二部末尾的彩蛋,殷郊没有听从昆仑仙人的教导,私自闯回朝歌替母报仇,就是忘了修行,看似修成正果,其实恰恰相反,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是很难成功,神话如此,战场如此,官场如此,甚至自然界动物们生存的规律更是如此,这是一种修行,关羽的大意失去荆州失去生命,刘备为了替二弟报仇,搞成了白帝城托孤。就是现在商场上的人物,想想不久前的商界大佬许家印那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享受,被胜利冲毁了头脑,悲剧就要开始上演,再有千万家资,也失去了人生的自由,也许有人抬杠,你咋共情“许皮带”,人家享受过的“恒大歌舞团”你见过吗?人家享受的美女佳人的曼妙身段,紧实肉欲,你尝过吗?的确,没有,但是我想“皮带哥”肯定希望享受更多的紧实,攫取更多的财富,而不是在那个地方踩缝纫机吧。混迹江湖,不修行可以吗?我想许同志此刻最需要一本《岳阳楼记》,好好瞅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大智慧。参透了人性,才能像范仲淹老先生那样,写出千古流传的绝唱,呐喊出人生的心里话。不管有智慧的圣者,还是君王,这句话你可以说是你的“城府”,你的“成熟”,你的“阅历”,你的“智慧”,也许,你可能会骂是一句:“妈的,这不就是让人戴上面具生活嘛!如果你要真那么想,我也不反驳,大自然本身就是充满着无数的欺骗和陷阱,你需要的就是控制你变化无常的情绪,人人都爱的贪念,你的好色的欲望,你才能成为那个人上人,所谓妲己所言所想:“大王不仅是王,还要做很久的王。”但是前提是殷寿需要反思,而不是一身的狐骚味,还要人人都崇拜,你觉得可能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请记在心里,吃不了亏,更不会让你骗到“缅甸妙瓦底”留学一辈子!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