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年的你”照亮成长之路
——“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访谈暨《重返庭审现场》故事分享会侧记
“沈家本在组织翻译外国法律著作的时候,国内法律人才奇缺,因此他邀请的都是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参与翻译。他当时便意识到,中国要走向富强,必须要有法律人才。”
“所以同学们肩负重任,现在努力学习,国家今后才能更加强盛。”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金井胡同1号——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的故居,迎来了一群好奇的身影。来自北京市育民小学的学生们一边聆听志愿者讲解员的讲解、吸收中国近代法治史知识,一边期待着接下来的一场特殊的“普法课”。
北京市育民小学的学生们参观沈家本故居。
今年是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指导的“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访谈暨《重返庭审现场》故事分享会在沈家本故居“枕碧楼”二楼举行,邀请少年审判法官和少年司法领域的专家分享少年法庭的故事,探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话题。
金叶飘落,阳光斜照。在这位近代法学巨匠曾经读书写作的地方,一段段法治现代化的故事娓娓道来,一颗颗法治理想的萌芽悄悄生发,一束束法治之光照亮了“少年的你”成长之路。
讲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重点工作
“什么是少年法庭,这个法庭主要处理哪些案件?”“我们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有哪些适合国情的特点?”
活动一开始便直奔主题。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李娜和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王贞会教授分别就我国“少年法庭”和“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两个基础概念细致作答,让广大观众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机制和体系有了一定了解。
访谈活动现场,央视记者王冰冰(左)对话李娜法官(中)、王贞会教授(右)。
活动上,嘉宾们分享真实案例,畅谈观点感触。
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出品、民一庭指导的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漫画书《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改编自同名短视频,以真实案件讲述少年审判故事,情节生动、通俗易懂,一经推出便收获大量好评。参加现场活动的师生家长也是人手一本。
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漫画书《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
“从审理类似案件中,我们看到学生欺凌案件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作为书中第一个案件的审理法官原型,李娜向观众们分享了自己关于学生欺凌案件的思考。
“有研究指出,亲子关系疏远、家庭监护缺失与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密切联系,相当比例的涉罪未成年人存在家庭困境,父母未能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从未成年人父母及时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责任的角度,王贞会进一步谈道。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但沉迷、上瘾等隐患始终存在,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侵害行为更是令人忧心。
“防范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努力。首先要教育孩子们深入了解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优势和危害,提前告诉他们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有害内容。”李娜表示。
“孩子、家长、学校、互联网企业要分别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王贞会认为,做好数字场景下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活动的下半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秦硕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挺教授围绕未成年人犯罪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少年审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少审法官拥有专业法律知识,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了解新时代孩子们成长的变化和需求。”为了更好地说明少年审判法官的工作,秦硕还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张工作照片,并讲述了照片中的案例。
访谈活动现场,秦硕法官介绍少审法官的工作。
在谈及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时,秦硕与何挺都提到了一种隐蔽性强的新型网络犯罪——隔空猥亵。
“隔空猥亵是近几年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比例明显升高的一类案件。主要原因是现在孩子们普遍接触网络,而由于身心发育不够,很多小朋友识别不出网络‘黑手’。”秦硕在访谈中特别提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时要打开青少年模式并采用实名认证,“未保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网络保护’的主体、办法和措施,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的网络危险。”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始终是社会焦点。主持人向嘉宾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教育和惩戒之间做好平衡,做到“宽容不纵容”?
“未成年人犯罪实际上是各种社会影响因素在身心发育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身上的投影。”对此,何挺坦言,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简单的惩罚达不到效果,必须与教育相辅相成,避免“不教而罚”“不教而诛”,要帮助未成年人从导致违法犯罪的原因或环境中走出来。
访谈活动现场,何挺教授回答主持人提问。
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制度,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特色内容之一,对查明犯罪原因、预防再犯和教育矫正有着重要作用。
除了逃学、辍学、离家出走等容易出现罪错行为的前期表现之外,秦硕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还指出,缺少和睦的家庭及亲子关系的未成年人,也容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做出错误选择或者一时冲动。
“家长和学校要积极配合,分工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孩子在学校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交氛围,在家里能得到父母的鼓励和理解。”秦硕说道。
现场的学生们坐得端正,仔细倾听4位“大朋友”的知识分享,老师家长们则不时颔首、记笔记。
探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热点问题
活动组织了互动提问环节,邀请关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网友与现场师生家长一同与嘉宾探讨下一代健康成长问题。
在#连线最高法#互动环节,一名网络大V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话题向李娜提问。
李娜表示,专门机构提供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甚至家长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心理问题是导致孩子走上歧途的一个重要诱因。对于家长,我想说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对孩子的责任不仅仅是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李娜说。
访谈活动现场,法律博主何运晨线上互动。
购买盲盒、卡牌是当下一种流行的娱乐和社交方式,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来说,难免产生攀比炫耀、高价购买的问题。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还是严格限制呢?”现场有家长提出了问题。
“我觉得还是做好平衡的问题。”王贞会指出,做好“放”与“管”之间的平衡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家长需要真正了解孩子,让孩子通过一定程度的玩盲盒、卡牌等得到乐趣和交到朋友,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交往观。
一名教师注意到,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存在父母离婚的情况。对于这种离婚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问题,李娜和王贞会分享了实际办案中的做法和自己的观点。
访谈活动现场,北京市育民小学老师提问。
“孩子对来自父母双方的爱都有渴求,这是健康成长的需要,希望家长们尽量放下恩恩怨怨,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李娜说。
“处理这类案件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离婚之后未成年子女的安置成长等问题,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王贞会表示。
当下,网络欺凌已经成为学生欺凌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对于这类施加于心理的伤害,又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网络欺凌与现实中的欺凌是一样的,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一样。”面对提问学生的忧虑,秦硕支招,“假如同学们遇到网络欺凌,首先把能够证明网络欺凌的内容截图固定,然后立即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有保护能力的成年人的介入和帮助。”
刑事责任年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还是纵容未成年人的“免责金牌”?应当如何向未成年人解释刑事责任年龄的内涵?
对于现场媒体记者的提问,何挺直言,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意味着“无法无天”,刑事责任年龄的内涵重点不在年龄,而在于责任。
“除了刑法以外,实施了罪错行为实际上还要承担其他法律责任,例如民事责任,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一些责任,如送专门学校进行专门教育或专门矫治教育。”何挺补充道。
探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创新形式
在互动答题环节,学生们展示了良好的法治素养与法律知识水平,纷纷举手要求作答。
育民小学五(1)班的许泠清同学成为抢到第一个回答问题机会的“幸运儿”,她自信地大声报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的具体方面,引起众人赞叹。
访谈活动现场,北京市育民小学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答题。
接下来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表现得十分踊跃。
活动的最后,学生们向嘉宾和观众表演了关于预防学生欺凌的原创歌曲《勇敢说出来》。
“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欺凌就不会出现。我们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手拉手,心连心,让校园充满阳光……”
悠扬的歌声中,学生们美好的心愿汩汩流淌。
育民小学大队辅导员刘虎介绍,学校创作这首歌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防欺凌意识,尤其是面对伤害时,要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法治精神传承的重要性,学生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律的意义。”刘虎表示,未来将通过更多方式加强普法教育,“比如利用漫画或者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法律素养。”
“这次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了应对网络欺凌、学生欺凌和性侵害,了解了自己拥有的权益以及如何保护这些权益。作为家长,我也认识到了如何更好教育孩子,做合格的监护人。”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家庭教育中,会有意识地加强法治教育,通过法治书籍、法治节目等,与孩子一同学习法律。
“我们很喜欢今天的参观活动和这种新形式的普法课,从中学习到许多法律知识,分清了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以及为什么不能做。我们还更加明确地意识到,不仅要保护好自己,也不能伤害别人。”育民小学五(6)班的李天冀同学告诉记者,“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法官。”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同学之间的欺凌案件,法官的判决让施害者体会到了法律的严肃性。”同样来自育民小学五(6)班的林明泽同学对李娜分享的漫画书中第一个案子印象深刻,“平时我也很喜欢这种漫画,希望未来能继续推出。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并避免违法犯罪。”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新时代的我们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律自省,从小学习法律、了解法律、理解法律、遵守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学生。”育民小学六(9)班的王子齐同学说。
访谈活动在二十余个媒体平台并机直播,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223万。
夜幕降临,访谈活动结束,稚嫩的声音还在讨论着刚刚从“大朋友”们那里获取的法律知识,交流着从漫画书中看到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件……
记者:姜佩杉丨摄影:俞霆
编辑:于淏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