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于此,㒩㒩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不识,请占之五泰。
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 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这两段是关于蚕的猜谜对话。
先是对蚕的大体描述:外观赤裸,没有羽毛和毛;而且会像神一样,有所改变。它对天下都有功劳,因为万代都用其装饰。蚕的历史久远,传说在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蚕外观赤裸,没有羽毛和毛发,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时,体型也会增大。蚕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吐丝结茧,蚕茧又可被利用为纺织,从而作为衣物。既有保暖作用,又可作为装饰。
不同的衣物,用于不同的场合,也用作不同阶级的区分。桑蚕是经济支柱,足以扶养老幼,这也是它“泽被天下”的表现之一。
蚕字音与惨、憯字音相近,所以说与“暴”相近。蚕丝的获得,要蚕吐丝结茧、羽化成蚕蛾后才能获得。不过化为蚕蛾,蚕的一生将近,所以才说功立身废,蚕茧获得后还要缫丝,茧于是被破坏,所以有事成家败。蚕蛾寿命极短,交尾产卵后不久就死,所以不善于“养老”,蚕蛾既死,卵无从照顾,唯有人类从中“插手”,故说收其后世。蚕属于虫,被鸟类大量啄食;其一生又被人类利用,这就是人属所利,飞鸟所害。
五泰是作者捏造的人物,相当于万事通。蚕有马一样的头,身体却像女人一样柔软。传说中,蚕的由来就是少女披上马皮所变,这可能就是马头、女身的想象。虽然屡次蜕皮,但寿命不过一年。幼虫阶段拼命进食,而成虫后不久而亡,所以说它善壮而拙老。蚕蛾外观相近,被误以为无雌雄之分。冬天要么已死,要么尚未孵化,春夏才开始大量进食,所以“冬伏夏游”。
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是死。吃的时候并无规律,但是死却是成条成束,这就是前乱后治。夏需要多次天是其生长的时候,但对高温、潮湿耐受差,需要多次蜕皮、生长才能发育成熟。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一生却是被人利用的一生。但是,却在人文上象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