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完成特定经济目标的政策
广义:金融体制改革,规则的改变
金融政策一般是指货币财政政策互相重合的部分
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时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的现金和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
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大货币供给刺激需求增长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水平
调控目标
稳定物价
稳定币值(贵金属本位置时期,指货币的含金量;信用货币的条件下。指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即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综合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
物价消费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观察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此处注意物价消费指数不是特别准确)
充分就业
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程度。(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就是失业率。)失业率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目标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以合理的速度增长
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PN)的年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指标。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影响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政府会对计划期的GPN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经济的合理增长,要各种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人力、财力、物力的增长)+革新技术、增进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货币主管部门(中央银行)
平衡国际收支
长期巨额顺差,会造成国内有形经济资源流失,本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儿增发本国货币,更可能引起国内通胀。一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其他一些国家因此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国际摩擦。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时,一般着重减少甚至消除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