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德洋(左三)到紫阳县人民法院调研指导工作。董以旭 摄
2024年3月26日至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率调研组赴陕西法院调研,围绕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等提出要求。日前,围绕司法如何服务保障民生权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等话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德洋接受了人民法院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最高人民法院调研组要求,要依法稳妥处理关系民生的案件,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引领公众法治意识养成、引领法治进步、引领社会发展。2024年以来,陕西法院在办好民生案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韩德洋:2024年以来,陕西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力指导下,以“如我在诉”意识全力维护民生权益,公正高效办理好每一起民生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我们坚持“小案不小办”,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全年审结各类涉民生案件9.49万件。比如,判令“女职工产假扣薪案”用人单位补发薪金,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判决“以断水断电方式催收物业费”的行为违法,保障群众宜居生活;支持受伤采茶工伤害赔偿的同时,提出司法建议推动将60岁以上采茶工纳入保险范围等举措,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小案”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体悟到司法裁判背后的法治精神、道德引领和共情共鸣,解开“法结”、消解“心结”。我们加强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联合省妇联等11家单位协同推进实施“四令一书”,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离婚证明书等8038份,向“失职失责”父母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76份,通过司法令状预防矛盾纠纷升级、促进纠纷化解,婚姻家庭案件同比下降11.57%。
记者: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每一名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2024年,陕西法院在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上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
韩德洋:2024年以来,陕西高院在党委坚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下,精心谋划部署,科学统筹推进,采取各项措施,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开展专项执行行动。聚焦涉民生、涉金融、涉小标的等执行案件集中攻坚,开展“陕亮执行·2024”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案件执结,执结案件24.5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088.39亿元,其中,执结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9.13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2.10亿元。二是综合运用强制执行措施。充分发挥律师调查令、悬赏执行、执破融合、惩治拒执犯罪、交叉执行“五项措施”作用,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全年共签发律师调查令1875份,发布悬赏执行通告3843件,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22万人次,限制高消费18.15万人次,促使4.31万名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三是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推行失信惩戒宽限期、失信预告知制度,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对于信用良好、暂时履行困难的企业,加强执行和解,适用信用修复机制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对3126家企业采取“活封”“活扣”措施,促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现实生活中,一些当事人赢了官司,却由于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原因,导致拿不到赔偿款陷入生活困境。对于这些困难群体,陕西法院如何进行司法救助,请您介绍一下?
韩德洋:陕西法院始终秉持“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的理念,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创新司法救助方式方法,传递司法温度,实实在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2024年,全省法院决定司法救助1785件,同比上升13.48%;发放司法救助金5718.49万元,增长643.96万元。一是突出主动救。全面规范司法救助机构设置,畅通司法救助申请途径,开展涉民生小标的执行案件集中救助行动,加大救助覆盖范围,实现司法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到基层一线。二是突出精准救。在全国率先出台《陕西法院司法救助案件要素式审查工作指南》,确定4类要素表,提取25项核心审查要素,制发司法救助审查报告文书样本,使当事人申请救助和各级法院核查材料清单化、表格化、便捷化,救助标准认定更加规范精准,节省了政策解释和上下协调时间,司法救助案件平均办理时间下降7.25天。三是突出联动救。联合省妇联印发《关于加强困难妇女司法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入心理疏导、就业培训、社工服务等综合帮扶;与省民政厅协商加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促进司法救助融入国家救助工作大格局。四是突出源头救。对于救助案件审查中发现的致困起因,提出社会治理意见建议。省高院关于农村交通事故引发司法救助案件的分析受到省交安委的高度重视,专题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从源头减少了致困风险,促进平安陕西建设。
记者:2025年,陕西高院还将从哪些方面巩固深化民生司法保障工作成效?
韩德洋:2025年,陕西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如我在诉”,办好每一件民生案件,把能调则调、重在调解的要求落实到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具体案件中,做实定分止争,以公正裁判引领社会法治意识的养成,坚决守住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守正创新,把解决执行难题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财产保全、交叉执行、失信惩戒、执破融合和规范执行行为上再发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不断提升执行质效,更快更优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坚持用心用情,加大对于刑事被害人、交通事故受害人以及失独儿童、孤寡老人等诉讼困难人群的救助,真正将困难群众的所急所需放在心上,规范救助流程,完善救助保障,加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工作合力,积极构建当下救、长久助的多元帮扶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刘辉
见习编辑:杨鸿丨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书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