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云:“阅读策略”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以前的教材中也有相关内容,如概括、复述、图像化等都是阅读策略,只不过是分散在教材当中,没有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不过,在现实中,不少人往往把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混用,其实两者间是有差异的。阅读策略是读者为了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而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阅读方法是独立的,要想掌握阅读方法,就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这门技能。
阅读方法重在运用,而阅读策略介于方法与理论之间,表现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体验、思考与练习。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根据任务要求、文本特征、先前知识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以说,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
简单地说,阅读策略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学生以原有的认知作为基础,不断地体验、摸索、练习,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把阅读策略作为教材单元的组织形式,统编教材确实是第一次。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种考虑。
首先,是语文教育的现实需要。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教材的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寻求国家意志、学科规律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寻求语言文字、价值与教学取向之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实现三者的统一。就这一点而言,这一套教材完成得还是比较好的。
从儿童的发展来看,要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即读完以后他能有自己的思考,能主动地参与、构建,这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语文教学就应该为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促使其成为积极的阅读者。这也是培养良好阅读品质的需要。要注意到,这个问题不是某个专家就能解决的,教材、教参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吸纳了北师大伍新春教授的建议,以及国外的一些经验。
其次,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其实就是阅读策略(这一点在后边再具体展开)。
最后,是突破教材体系结构,改变教语文就是教课文的一次尝试。一百多年来,我们用的都是文选式教材,这也导致很多老师认为教语文就是教课文,课文教完了一学期差不多就结束了。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012 年开始编写统编教材时,我们提出将教材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系列的思路,同时引入了“阅读策略”单元,试图通过教材体例的改变,来实现教语文不只是教课文。还有一点,引入阅读策略单元,可以让选文更灵活。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但由于主题以及每个单元的课文数量所限,往往会出现经典课文落选的问题。比如编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时,由于受人文主题所限,巴金的《鸟的天堂》无法收进来。阅读策略单元材料选取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可以选编不同题材与文体的文章,弥补现有课文的题材与文体的不足。如“提问”策略单元,可以选童话,也可以选科普类文章,可以选写景散文,还可以选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其实是很难处理的,但这类文本又是工作和生活中最常见的。有了阅读策略单元,这个问题就好办了,非连续性文本就可以选进来,把生活和语文自然联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