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业建立电子档案,并用‘绿’‘黄’‘红’三种颜色进行标识,一目了然,有利于更高效调度实施‘一企一策’,实现差异化管理。”湖北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大数据+AI”赋能生态环境监管,武汉市对全市1.4万家固定污染源建立“一企一档”数据档案,并生成具有颜色标识的“电子身份证”,实现对企业生态环境潜在风险、监督管理情况的直观动态反映。
“绿码”企业,相当于“环保先锋”,将优先考虑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以非现场监管为主;“黄码”企业,是需要关注的对象,将通过线上指导和现场帮扶指导等,帮助其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红码”企业,则是重点监管对象,将加大现场帮扶指导和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其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电子身份证”是否有效、精准,关键是要做好数据归集和甄别、筛选工作。武汉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技术人员说,“在信息汇集过程中,常常出现信息来源复杂、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我们通过使用数据清洗工具和人工审核双重把关,建立统一编码,实现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取了一套标准化数据模本并不断更新完善。”
有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将企业全生命周期各项业务信息整合入库,打造了完善的固定污染源“一企一档”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绿”“黄”“红”三级动态评级体系,不仅能够清晰呈现企业的基本面貌,更将其排放特征、执法情况、行政处罚情况以及环境事故情况等关键信息一一呈现。
来源 | 武汉生态环境